“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已发表于2011/6/30《中国知识产权报》,http://www.cipnews.com.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124
凡夫俗子一般都喜欢奢侈品。如果说不喜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买不起。奢侈品贵有贵的道理。
奢侈品贵在稀缺,稀缺性有时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因产品产地的地理环境和原材料是稀缺的,有时候则是跟创造能力、技术水平有关;奢侈品贵在品质,不断追求卓越的工艺、设计,以保持奢侈品的高端品质,是一些奢侈品能够不断吸引消费者眼球、保持长久生命力的不二法门;奢侈品贵在品牌,奢侈品通过其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传达,满足人们对“富贵”的本能需求。可见,技术诀窍、艺术创作、创新设计、地理标志、品牌声誉等知识产权元素在奢侈品的价值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可以说:奢侈品是知识产权造就的!奢侈品贵在知识产权!
但是,奢侈品品牌并不是能轻易练成的。一个品牌的知名度的提高、美誉度的增长、高端品牌形象的打造,是需要经营者精心策划、小心维护的。这绝不是贴一个“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标签,甚至自己在广告中宣称自己是“世界名牌”就真的成为顶级品牌了。
中国企业其实并不是不具有制造奢侈品的能力,但却缺乏打造奢侈品品牌的意志和能力。比如,中国不缺乏精品瓷器,但几乎没有国际知名的瓷器品牌,而欧洲瓷器反倒已经成为世界顶级产品的主流。而一家国内以仿造某国际奢侈品牌产品质量出众而闻名的公司,最后竟然成了该奢侈品的在华授权生产商。《环球奢侈品报告》曾预测,到2009年60%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在中国有自己的生产线,并实行品牌授权。而《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官方报告蓝皮书》显示: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超过全球总量的1/4,预计2012年2月至3月,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这就是说,中国人造的奢侈品,贴了洋品牌,卖给中国人,最后大把赚钱的是外国企业。
不仅如此,当一些中国企业在为自己通过仿造奢侈品获取一点蝇头小利而窃喜的时候,殊不知,假货的出现对一些奢侈品牌是大吉大利的。如张五常先生所言,“假货的存在替真货免费卖广告。只出得起钱购买假货的人根本不会问津真货,但有朝一日收入多了,要买真货来过瘾一下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这绝对不应该成为一些中国企业仿造奢侈品的堂皇理由,而应该成为他们反思自己的经营模式、确立自己的品牌策略的起点:与其冒着违法的风险替奢侈品牌做免费推广,为什么不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呢?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买得起奢侈品了,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这些奢侈品品牌的主人中几乎难觅中国企业的身影,却又是件高兴不起来的事情。买得起奢侈品只是前进了一小步,只有当中国的企业都埋下头来努力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通过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创新自己的设计理念,推出自己高品质的奢侈品并能赢得全世界消费者的青睐和推崇,能赚取奢侈品的高额利润的时候,才是真正迈出了一大步!